在我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沿袭至今,更是绚丽辉煌。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喝酒除了让人兴奋之外,对人体并无好处。而且我国酒文化虽然历史悠久,然而我国居民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却不是特别理想,甚至远不能与外国人相比。
柳叶刀:中国人存在乙醛脱氢酶突变,喝酒更伤身
近日,著名的国际综合医学周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涉及50万人的新研究显示,约1/3中国人存在乙醛脱氢酶突变,导致人体无法有效降解乙醛。
乙醛脱氢酶的突变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酒精在人体内是这样完成代谢的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学名“乙醇”,一种可食用醇,且让人“癫狂”的物质。
酒精在进入人体之后会快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只有一少部分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排出体外,而绝大部分需要通过肝脏分解代谢,才能避免或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乙醇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醛,由于大部分人体内都含有充分的乙醇脱氢酶,所以这个步骤会很快进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然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把乙醛分解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人体缺乏乙醛脱氢酶,那么这一步代谢就会遇阻,或被延缓。喝酒过量就会导致人体内堆积大量的乙醛,排队等待分解。
乙醛会刺激人体,所以毛细血管会扩张,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乙醛脱氢酶的异常,导致乙醛代谢异常,身体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当然喝酒也就更容易醉。
《柳叶刀》在此次研究中指出,中国人在酒精代谢方面的关键基因存在变异,导致代谢酒精的能力下降,所以,绝大部分国人比外国人酒量更低,喝酒之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劝各位趁早戒酒才好。
少量喝酒可以养生?
在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少量喝酒身体更健康。”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喝酒之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代谢功能。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酒里面有很多有益健康的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与维生素,为此还有人用一些药材泡酒,名曰“保健酒”。比较常见的有人参、枸杞、鹿茸、虎骨、毒蛇等等。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一日三餐来获取所需的营养,所以不需要通过喝酒来补充营养。喝酒之后出现血液循环加速,全是因为乙醛刺激的缘故,可见身体正在承受酒精的毒害,对人体而言并不健康。
喝少量酒,在人体肝脏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国居民成年男性一天24小时一般可接受,50度的白酒4两左右,600升啤酒2瓶左右。)只能说身体可以免受伤害,当时这并不代表就是养生,而且不是一次性喝完,而是要均摊到24小时内,所以喝少量酒也不健康。
总而言之,喝酒就是不健康的行为,不论多少,当然不喝酒只是健康的一个小步骤,所以不喝酒也不一定就健康。所以,切勿相信少喝酒就是养生,更不要与国外人去拼酒量。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喜欢喝酒的人不要嫌我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