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量,随着卖货逻辑不断加强,流量变得越来越难获取,流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以流量最大的直播间为例,不仅头部主播的ROI开始下降,频繁的促销打折也开始对品牌价值造成了伤害。
一阵疯狂过后,给品牌和营销人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当然还有冷思考:流量是强心剂还是七伤拳,该如何把握住流量红利?
其实流量除了获客与卖货价值外,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的向心力。但在市场一味追求转化效果的快节奏下,这一作用被很大程度忽视了。
我认为,流量的意义不仅在于一时的卖货和增长,它还有一种能够为品牌长期赋能的价值。尤其当经济下行,进入存量市场后,流量带来的长期价值,可以帮助品牌塑造自身的独特性,形成壁垒。
那么如何找到流量除了卖货之外的价值,并且发现新机会去形成品牌壁垒呢?
那就需要重点关注女性,因为在现代流动社会中,女性价值比男性价值的变化更为显著和多元,女性价值已经是品牌一个非常敏锐的市场切入口。随着社会自由度的提升,女性地位也有了提升,这些也都反映在了女性营销上。
以前围绕女性消费者,一些品牌主可能会觉得:搞个感人肺腑的口号,展现感性方面的东西就行。但事实上,恰恰是这句口号展现的价值,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最强纽带。比如内外的NO BODY IS NOBODY(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被消费者刷屏,这支TVC是内外的in-house团队制作,分别邀请妈妈、奶奶、胖女孩等不同身材的女性勇敢表现自我。内外希望传递自己的价值观、每个女孩都有选择热爱自己身体的权利。内外这支TVC能够刷屏的关键在于,它肯定了新女性的价值感。在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美有明确的设定、身体要白、净、瘦,谈吐要温柔,讲究低调的性感,总之女性美的定义,一定程度上是取悦男性的审美。而对现代女性来说,让自己舒服显然比取悦男性更为重要。女性对外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也希望卸下所有伪装,和自我达成一个自洽。这种新女性需求,显然给品牌提供了挖掘流量的机会。
新品牌往往没有历史传承,一切都是创始团队对于受众价值体系的输出。贴合受众价值进行创造,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团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左右摇摆。女性价值能够帮助品牌主梳理自身的DNA,锚定组织文化,确定品牌架构和产品线规划的中心点。女性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该与不该,就是想与不想。当然这里会有现在与传统,个体与群体,自我和内在的种种纠结与冲突。而此时,正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佳时机。
“有号召无指导”是传统品牌的范式,新女性品牌应该是陪伴型的,要想一想你的受众在今天,当下的场景下最需要什么。找有同理心的伴侣很难,那么新品牌们,陪着她,倾听她,与她分享生活,新品牌的行为法则就是离她更近一点。
一个品牌,尤其是大品牌,对社会是有价值输出的,你需要让你的受众感知到你在倡导什么、能受到什么启发、能在受众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种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精神消费的价值,形成为品牌长远赋能的能量,也就是文化流量。
我认为这是当下更稀缺、更重要的流量,尤其是在卖货流量变得越来越贵、红利也越来越少的时候,它不仅能帮助品牌为未来的产品延伸打好基础,形成的品牌资产也成为了品牌在存量竞争中的核心壁垒。
只有建立自己的文化流量,成为社会的一个文化指标,品牌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找到有力的承重点,建立与受众的文化关联。认知度的时代早就过去,建立文化流量是每一个品牌必须的功课。
文章转载:中瑞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