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报道 | 经济独立做支撑 女性不婚人群比例略

摘 要

  深晚报道 | 经济独立做支撑 女性不婚人群比例略高于男性 8 月 13 日,百合佳缘集团联合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 " 艾瑞咨询 " 共同发布了《2021 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不婚面面

深晚报道 | 经济独立做支撑 女性不婚人群比例略高于男性

8 月 13 日,百合佳缘集团联合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 " 艾瑞咨询 " 共同发布了《2021 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不婚面面观》(下称《白皮书》),针对当代 " 不婚人群 " 的产生背景、人群现状、背后原因,以及婚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探究。《白皮书》显示,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 25%,女性以 29% 的比例略高于男性的 22%。

女性不婚人群比例略高于男性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约为 3 亿人, 正处于第四次 " 单身潮 " 期间。自 2014 年至 2019 年,我国内地结婚人数及结婚率不断走低。《白皮书》显示: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 25%。换言之,每 4 个单身的人中就有 1 个可能是不婚者。

具体看不婚人群画像来看,女性以 29% 的比例略高于男性的 22%,30 岁以上占比近三成、而一二线城市的不婚人群合计占比高达 55%(注:单身人群包括未婚及有过往婚史的人群,此处仅针对 20-45 岁中国单身人士)。

数据显示,不婚人群中,45% 是企事业基层员工,20% 是职场的中高层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占比高达 73%;月收入在 8000 元以上的不婚人群,以 47% 的比例占据着首位,其次 5001-8000 元月收入的不婚群体占比为 34%。由此可见,绝大部分 " 不婚人群 " 通常伴有高学历、高收入的 " 标签 "。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资惬意,形成了一种 " 单身者自洽 " 的状态。

不婚人群眼中的 " 爱 " 与 " 婚姻 "

《白皮书》显示,51% 的不婚人士表示会努力赚钱,增加储蓄 / 购买理财产品;46% 则会锻炼身体注意健康;购买(养老、疾病等)保险、购买自己名下的房产、了解养老事项、增强亲友间联系等,也是抵御不婚可能带来风险的重要途径。

然而," 不婚 " 不代表着拒绝任何情感关系。在不婚人群中,大多数处于单身状态,且 " 母胎 solo" 占比将近三成;曾有过恋爱经历,但目前单身占比高达 63%。其中有 57% 的坚定不婚人士对待恋爱相对佛系,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仅有 30% 的比例是独身主义者,还有 13% 的比例在积极寻找伴侣中。

在不婚人士看来,婚姻等于制度,爱情并非婚姻的前提;恋爱则是享受当下,不被责任所束缚。关于 " 爱 " 与 " 婚姻 " 的问题认知上,34% 的不婚人群认为结婚和恋爱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持着 " 恋爱不一定需要结婚,爱过即可 "" 婚姻应以恋爱为前提 " 观点的不婚人群占比均为 20%。

经济独立是支撑不婚想法的 " 避风港 "

在主动选择不婚的原因中,对不婚人群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的思想理念与发展,他们认为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和发展,而婚姻带来的好处不足以弥补其带来的限制;此外,期待婚姻之外的情感关系、遇不到自己适合的人、受外界影响形成不婚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主动不婚更多出自个人主观选择,被动不婚则是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做出的无奈选择。在这点上,男女之间的首要原因发生根本性的差异。50% 的男性将其不婚原因归纳为 " 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婚姻 ",而 51% 女性则认为是 " 没有遇到适合的对象 "。由此可见,男性常说的 " 没有做好准备 " 和女性常说的 " 没有遇见合适的人 " 并不是虚谈。

走入婚姻的 " 敲门砖 "

同样,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新人对于自己婚礼的个性化、订制化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婚礼花费也已成为面对结婚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项花费已远超适婚青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结婚的平均花费为 17.4 万人民币,相当于一对夫妻月收入总和的 8 倍(这里的结婚花费仅计入结婚前中期的费用如婚纱摄影、婚礼酒宴等)。办婚礼、摆酒席也不再是以前人们口中 " 挣钱 " 的手段了。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被动不婚并非是完全不想结婚,当他们认为的前提条件准备妥当后,他们可能随时选择结束不婚状态。《白皮书》显示,41% 的被动不婚人士认为,当遇到一个适合结婚对象时,将会结束不婚状态;还有 33% 不婚人士在个人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条件足以支撑结婚时,将会重新考虑结婚的想法。简单来说," 有了足够的钱 " 和 " 遇到合适的人 " 是他们突破 " 不婚 " 的重要 " 敲门砖 "。

支持每个人寻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基于《白皮书》的调研结果和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百合情感研究院的专业情感老师为单身人士们给出了两个建议:建立朋友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 , 替换婚姻带来的长期关系;多思考 " 不婚 " 后未来的生活,衡量自己是否具备抗风险的能力。

百合情感老师建议

婚恋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婚 " 只是其中一种选择,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百合情感研究院的老师认为,人们可以选择不婚,但不要放弃追求爱情。"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结婚可以不成为谈恋爱的目的,因为爱本身就是目的;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会经营复杂的情感关系,比单纯的婚姻形式更重要;学会自我关怀,清醒认知‘短期不婚’与‘长期不婚’的差别和原因,常见的‘不婚’往往都不是真正的‘不婚主义’。"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以上内容由"深圳晚报"上传发布 查看原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