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燥热,一会儿怕冷,更年期女性最容易出

摘 要

  一、更年期不是一种病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经的一个事件。当女性逐渐步入中年,完成了生育任务,位于盆腔内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退出生命舞台。 这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一、更年期不是一种病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经的一个事件。当女性逐渐步入中年,完成了生育任务,位于盆腔内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退出生命舞台。

这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绝经。一直以来,绝经是这样定义的:中年妇女由于双侧卵巢功能的永久衰竭不来月经满 1 年,可以判定该妇女在 1 年前绝经。

绝经发生在女性中年到老年的交替期,所以人们更喜欢直观地称为更年期。

因此,更年期不是一种病,而是女性生命中必定要经历的重要时期。

那么,为什么医院里还会开设更年期门诊,为什么很多女性会在更年期临时去看大夫?

这是因为,虽然更年期不是一个疾病,但却是女性的“多事之秋”,很多疾病和症状的出现,都与更年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是有些疾病的直接诱因,针对更年期的治疗,可以直接缓解病情,并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医生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绝经相关疾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那么,这些疾病和症状都有哪些呢?我们把它们分成四大类:

1、血管舒缩症状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是由于最小一级的小动脉功能紊乱引起。具体表现为:

潮热,是最典型的症状。

潮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燥热,通常几分钟后达到高潮,往往紧随着出汗的降温反应,经历这种症状的妇女常常描述她们总是经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会儿燥热,一会儿怕冷。

而且伴随这个过程的,常常还会有情绪烦躁和心悸的明显感觉。

如果症状频繁发作,会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夜晚发作还会干扰睡眠,如果由此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就需要接受治疗了。

2、其他不典型的血管舒缩症状

也有一些妇女不仅有潮热,还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血管舒缩症状,例如头晕、头痛、肢体痛、假性高血压、假性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和真正的躯体疾病难以区分,这部分妇女经常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什么问题,而辗转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脊柱科、心血管科等科室,做过很多繁复的检查,最后转来更年期门诊。

由此可见,不典型的血管舒缩症状也会给妇女造成很大的困扰。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血管舒缩症状在更年期妇女中非常普遍,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在生活中加以干预,可减少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降低症状对生活的干扰度,比如:

避免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减少情绪激动的机会;

少喝过热的饮品;

少吃刺激性饮食;

避免环境温度变化太大;

充分认识症状,发作时自我调适,不过于恐慌以致症状加重。

3、局部萎缩症状

伴随卵巢功能下降,分泌的激素减少,这些激素依赖的器官就会很快萎缩,包括子宫、阴道、外阴、尿道、部分膀胱和盆底肌肉,这些器官的萎缩程度随着绝经进程而逐渐加重,可能出现阴道炎、尿道炎、性交困难或完全不能性交、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

但由于涉及女性隐私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多有早期症状的女性不肯求治,只在症状非常严重,已经明显影响正常生活时才肯就医。

由于激素的缺乏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就医,以避免或延缓疾病的进展。

另外,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可以减少有些症状对生活的干扰,比如:

避免走路时间过长、走路过急。一些老年妇女听信“健康宣传”,进行过度极端的锻炼,也有打卡式旅游暴走或疯狂逛街购物,活动量过大,都是不可取的。

适当减少性生活;

避免长期腹压过大,及时治疗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4、精神情绪症状

精神情绪症状常常是更年期女性最早出现、最晚消失的症状。几乎所有更年期女性都会出现情感波动和易激惹状态,持续时间或长或短。

症状较轻者通常只会偶尔对工作、生活产生小小影响,通过自我克制就可以避免影响扩大。

但有些女性症状比较严重,不仅会影响家庭和睦或同事之间的关系,而且长时间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还会诱发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严重者还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杀念头,这就需要尽快治疗了。

二、更年期晚期可能出现的疾病

更年期晚期可能出现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和其导致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以及早老性痴呆、肌少症等。

这些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可以在绝经后 5 年或更长时间才表现来,但疾病有害因素的累积却是从绝经开始的。等出现明显症状明显时,表示疾病已经比较严重,是降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加家庭负担的主要因素。

所以这些疾病又统称为“更年期隐形杀手”,重在“未病先防”。

因此,建议女性在绝经后主动就医,评估上述疾病发生的风险,有选择地开展治疗预防。

总的来说,更年期不是病,但它可以带来很多症状和疾病,适当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女性更健康地度过这一段时光。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