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脾气大,总爱闹情绪,就是不听话的表现,是个坏孩子。但其实,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幼小孩子的情绪,和父母在生活中的举动息息相关。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脾气大、爱闹情绪?
在英文里,有一个叫做“terrible two”的说法, 意为“糟糕的两岁”。指的是孩子到了2岁左右,会让父母感到很头疼。而头疼的原因,和孩子2岁左右变得爱发脾气、爱闹情绪有关。
其实,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父母,应该知道2岁左右的孩子,会慢慢觉醒自我意识,能认知自己的情绪。但是2岁的孩子,基本没有表达能力,遇到困难时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最终演变成通过生气、哭喊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
而在生活中,孩子总是脾气大、总爱闹情绪,与父母常做的这2件事有关,值得注意:
吓唬孩子
“你再不回家,我就叫大灰狼来吃你”、“你再这样,我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等,是很多父母吓唬孩子常用的话。一般情况下,孩子被父母吓唬,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生怕父母不要自己、不爱自己,然后大哭大闹。
漠视孩子
有的父母,下班回家就玩手机,不和孩子互动;平时对孩子的需求,也很敷衍,漠视孩子的存在。被父母过度轻视,孩子会想办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发脾气闹情绪。然而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在无理取闹。
如果长期被父母欺骗或漠视,孩子内心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情绪化。脾气自然就变得不好,很暴躁,很容易焦虑。归根结底,孩子哭闹大多是因为自己没有安全感,想要寻求父母安慰,却又不懂得表达,又演变成了发脾气,闹情绪。
父母可以这样做,给予他们安全感,培养孩子好脾气:
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
就算是成年人,当自己的需求被别人无视时或者是怠慢处理时,都会有点急躁。更何况是年幼,不懂控制情绪的孩子呢?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在关心着自己,孩子内心才有会安全感,情绪才会稳定。
陪伴孩子
同时,父母还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下班之后,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是进行亲子共读,一起享受亲子时光,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