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暴打8岁男童2小时:养育孩子,温饱之外

摘 要

  17岁的少年,偶遇了8岁的男童,在密闭窒息的电梯里,人性之恶让他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拳脚相加。2个小时的虐待折磨,这个8岁的小男孩已经浑身是伤,往日的灵动被一片血迹代替。 颅

17岁的少年,偶遇了8岁的男童,在密闭窒息的电梯里,人性之恶让他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拳脚相加。2个小时的虐待折磨,这个8岁的小男孩已经浑身是伤,往日的灵动被一片血迹代替。

颅骨骨折,颅内充满淤血和水肿,所幸,小男孩现在没有生命危险。于是,17岁的少年的母亲,哭着请求原谅:孩子还小,在外受人欺负,考试压力大,精神有问题。

真是沾边点的借口都被拿来抵消罪过!

更过分的是,这对“嘴子”父母,派出了家里的“元老”:孩子的奶奶,这位奶奶也很配合,见面就跪下,只求对方能够饶过自己的孙子。

担架上的小男孩

不得不说,这家人还是有点小聪明,知道道德绑架有时候比法律还让人难受。只是,这样的聪明如果能够分一部分在孩子的教育上,让孩子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绪,或许,他的孩子就不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伤害了他人,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但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没有什么速成大法。

想要拥有它,就需要一个人,在与社会接触的成长过程中,不断获取相关的生存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慢慢调试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掌握情绪的能力。

管理自己的情绪

越长大越烦恼

我们是带着情绪来到这个世界的。

生命之初的哭泣,是一个人最开始的心声当我们的身体被束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无法动弹而感到悲伤;当医生或者护士给我们打疫苗的时候,我们也会通过扭动、踢打、哭叫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疼痛。

随着慢慢长大,我们除了会因为饥饿、疼痛等原因痛苦之外,某些特定的消极情绪已经开始出现。

相较于让人开心快乐的积极情绪,让人感到悲伤痛苦的消极情绪才更难以管理和控制。但是,情绪这东西,并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它就乖乖地消失,反而,还会变本加厉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在生命的前3年里,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结,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和情感依恋发展的敏感期。

如果在婴孩时期,孩子家长没有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进行正确的处理,那么,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情感生活,比如孤僻、冷漠、焦虑等消极情绪。

哭闹的小孩

曾经在宝妈圈中流行过一种叫做“哭泣免疫疗法”的育儿理念,其中主要思想就是: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旁边的家长不用去管他,孩子哭一会儿就会自己停下,是不需要家长花时间和精力去哄的。

可是,不会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楚的孩子,他们的沟通方式,除了哭闹,剩下的还是哭闹。我们大人能做的,不是打骂吼叫,也不是直接无视忽略,而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尤其是周岁之前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无条件地给予我们的爱。

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孩子想要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的暗号的话,我们就能及时地回应孩子的这种心情。不管孩子在当时的心情是高兴恐惧,还是悲伤愤怒,这些情绪都促进了养育者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孩子搭建走进社会的桥梁。

但是,如果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面对的一直都是母亲“安静的脸”的话,他也会因此变得悲伤,甚至愤怒。更夸张的是,如果孩子的养育者是一位慢性抑郁患者,那这个孩子会一直处于悲伤的情绪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越来越闷闷不乐,同时社交反应迟钝。

哭声免疫法

当一个孩子无法与所处的环境进行交流的话,他本身是无助迷茫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发展到后面甚至会成为让人害怕的力量。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固着”,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卡在某个阶段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固着”在那些行为上,甚至一辈子都会保留这些行为。

同理,如果一个人从小都不知道情绪为何物,也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去掌握这股力量,那么,即使他的身体已经长大成人,但是他有时候依然会表现得很孩子气,做人做事不知轻重。

有人曾说过:那些少年犯罪者的背后,掩藏着一个个孤独的小孩!

所以,呵护好孩子最初的情绪,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这也是每个孩子应该得到的爱!

妈妈抱起的瞬间,幸福无法言喻

小小的身体,住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不过,人的烦恼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消失?

以前,抓不住玩具的时候,妈妈不理人的时候,要和妈妈分开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悲伤逆流成河,总觉得自己身上的悲伤是世间所有不幸的总和。

但现在,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慢慢地,我们能够理解社会上的一些约定俗成,同时也能够按照这些准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相应的,自我评价情绪也会随之产生。

当母亲要求我们在他人面前表演节目的话,我们会感到异常的尴尬,因为这样的“卖弄”实属非我所愿。

当我们成功地完成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后,那扬起的笑脸上面,有一种叫做骄傲的情绪流过。

当其他同学顺利地完成学业,而我们却在后面挣扎求存的时候,羞愧和嫉妒让我们消沉焦虑。

当我们被身边的人欺负孤立的时候,那样的愤怒以及小心翼翼,随时会让我们崩溃在悬崖边缘。

尤其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不平衡,让他们与这个世界矛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与他们经常接触的父母与老师。

当青少年与他们的父母以及老师日常冲突增加的时候,无法避免的生活压力让青少年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压垮,引发攻击行为。

有研究机构对青少年犯罪者的性格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除去几个患有先天精神疾病的人外,其他大多数的犯罪者,都是孤独缺爱,生活压抑,社交技能低下,并且怨恨父母,所以,他们常常通过抽烟、逃课、迷恋网络等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存在,但这些行为是不被家长喜欢的“叛逆”。

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充满冷漠和暴力的时候,他没有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也就没有学会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孩的时候,他想要靠近这个女生,他想要让这个女生注意到他。但是不知如何表达喜欢的他,慌乱无措中,采取了南辕北辙的方法:惹怒,甚至欺负那个女生。这样,那个女生就不会再把他当做空气,他也有了存在感,只是这样的存在感,却是将他从所爱之人身边,推得远远的。

在这个社会处处碰壁之后,这些“情绪低能儿”除了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之外,似乎也找不到其它的办法,让自己从这个晦暗的世界爬出去,从而陷入“受伤-隐藏-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

当他忍无可忍的时候,情绪终有爆炸的一天,那个时候,不仅仅他本人会受伤,他身边的人也无法逃避这个无妄之灾。

给情绪落一把锁

人世间纷繁杂乱,所遇之事不知有多少让人烦心忧愁。我们不能选择自己会遇到何人何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所以,我们还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够做到,根据情况来抑制、保持,或者加强情绪唤醒,给情绪上一把锁,然后,钥匙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小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情绪才是被“认可”的,于是,我们就会观察身边的人,跟着他们来摸索情绪自我调节的认知策略,尤其是我们会把父母的行为作为社会参照标准,然后“完美”复制父母的一言一行。

如果父母随意发脾气,每天都处于阴郁的情绪中,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暴躁的脾气,没有学会如何去淡化某种情绪,尤其是如何控制消极情绪。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如果父母能够经常与孩子谈论情绪,孩子就能在谈论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如何抑制自己的情绪和相关行为。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聊聊我们为什么会害怕、为什么会恐惧、为什么会厌恶,也可以说说这些不好的情绪会对周围人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甚至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追求的目标 吗?

当家长不再只是关注身体健康,而是同时也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的时候,郁结的心就能找到出口,烦闷的心情也能得到纾解。

养孩子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只有找到正确的泄洪方式,才不会被淹没。

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撞人之后因为害怕后续的赔偿,就对受害者填补了几刀,导致受害者死亡。翻开药家鑫的成长过往,我们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不幸福的人,他会被恐惧支配也是能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从小到大,我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妈妈陪我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妈妈为了让我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妈妈为了不让我以学习压力作业多为借口,就回到家先弹琴,弹完琴才能写作业,我害怕作业写不完,小学课间除了上厕所都不会离开座位,我就一直在赶着写家庭作业。”

大人用抽打孩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失控的情绪,长大后的孩子就用杀人来掩盖自己心中的恐惧!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用鼓励、夸奖、理解、包容等积极情绪,去冲淡消极情绪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孩子也不会在经年久月之后,爆发出剥夺他人性命的冲动。

那个暴打8岁男童的17岁少年,他的妈妈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才导致他对一个孩子下手。

这个借口很荒谬,也很蹩脚!

生而为人,怎么可能会没有压力?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如何释放压力,这难道不是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吗?

药家鑫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应该被收敛,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维持和加强情绪体验,比如欺负与被欺负。

17岁少年的母亲,最开始请求原谅的理由就是,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负,遇到这个8岁的小男孩的时候,才决定将气撒到这个孩子身上。

校园霸凌是每个孩子与家长的噩梦,所以,当孩子身边发生霸凌事件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疏导不安的情绪。

当受到他人欺负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让人开心愉快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唤醒我们愤怒的情绪,来表达自己对这种欺凌的不满。

如果真的如这个少年母亲所说,别人欺负了他。那么,这个少年有愤怒的情绪是正常的,只是,这个愤怒情绪的指向是错误的。他应该向欺负他的人表达愤怒和不满,而不是事后向无辜弱小的第三方报复。

当8岁男童的外公终于在地下停车场找到他们的时候,17岁的少年跪下来请求原谅,这说明这个少年的内心是不安的。

所以,作为这个少年的父母,应该让他维持这种不安的心情,要让他对被欺负者产生共情,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以此来杜绝未来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但是,这个少年的家属做得太过了,他们不仅忙于解释,推卸责任,还企图道德绑架,想要让这事就此简而化之。

家属的善后,无异于在告诉少年,犯错之后求求情就可以将一切都抹平。

如果这个少年这一次付出的代价太小了的话,未来的他,还会如疯狗般,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吗?

只有代价足够大,才能让这个少年明白,必须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但是,有这样一群拖后腿的家长,这个少年的成长,还是让人堪忧。

犯罪的代价

掌握主动权,不做情绪的傀儡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这人生七罪,没有人能够逃脱得掉。既然逃不掉,那就把它收为己用吧,为自己的人生建设添砖添瓦。

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个人目标,都是需要在与他人保持积极关系的社会交往中实现。

如果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掌握各种情绪的表露方式,以及表露情绪的情境,那么,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不会步履维艰,处处碰壁,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多添加一份保障。

掌握情绪

我是@情感子言君,同大家分享情感故事和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