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年轻夫妻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宝宝都要让双方的父母或者聘请保姆来帮忙照顾。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很容易忽略对孩子饮食习惯、行为模式等的训练。

如果长期存在吃、喝等方面的饮食误区,很容易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比如会出现挑食、厌食、营养不均衡、缺铁性贫血、肥胖症等各方面的问题。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明确哪些是宝宝饮食的误区,然后针对性的及时进行纠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那么下面就介绍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儿童喂养误区。
控制或强迫宝宝进食
有时候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渐渐有了自己对某些食物等等喜好程度。如果小孩子表现出不想吃某种事物或拒食的情况,许多喂养的家长常常会采取强硬的控制性喂养方式,不考虑孩子的喜好和食物口味,给宝宝施加压力,甚至进行言语的训斥,强迫宝宝进食。
这种情况是不正确的,长期的强迫进食,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精神性厌食、自主进餐能力差等情况。一般建议选择循序渐进的积极引导方法,不要给宝宝的进食造成压力,活跃一下日常的就餐氛围,这样才能让孩子开心愉悦的吃东西。

日常膳食搭配不科学
许多家长往往会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给孩子吃些甜点等零食。或者一味地为了高营养,而忽略了荤素搭配的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饭吃的多、长得肥肥胖胖就是身体健康的标志。
其实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宝宝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的饮食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注意饮食种类的多样性,保证每天营养物质供应全面充足,注重吃些蔬菜水果。

喂养环境不合理
很多家庭都会让孩子边吃饭边看动画片等儿童节目,或者让孩子边吃东西边玩,这样的话容易降低宝宝的注意力,容易出现进食速度慢、无法专心进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正确的做法是要安排好良好的就餐环境,增加孩子对进食的兴趣,养成专注、安静的吃饭习惯。

吃太多油腻食物
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肠道比较敏感,消化能力也比成人弱一些。如果经常让孩子吃油炸食物,或者吃过多的高油脂、高糖分饭菜,不但会增加小儿的胃肠道负担,出现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也容易降低孩子的食欲,影响身体健康。
家长应给宝宝喝些米粥、酸奶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根据孩子的月龄及时添加菜汁、果泥等辅食,避免因吃过多油腻食物引起幼儿肥胖。

不正确的餐桌礼仪
宝宝在餐桌旁嬉戏打闹,长时间含着食物不咽、饭前不洗手、狼吞虎咽等不正确的餐桌礼仪,容易让孩子无法专心吃饭,也有可能影响食物的清洁卫生,造成肠胃感染。日常建议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餐桌礼仪,进行有效的劝导教育,慢慢的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父母缺乏喂养耐心
小孩子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就餐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宝宝出现挑食、拒食的情况时,父母可能会因为多次劝导小儿进食不成功而开始情绪暴躁、放弃喂食,这种情况有可能加重孩子对就餐的排斥情绪,出现恐惧和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有充足的耐心,循序渐进的鼓励孩子进食。

上述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宝宝饮食喂养误区,家长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改正错误,遵循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宝宝一日三餐吃的既营养又健康。
如果孩子长时间出现厌食、偏食、无食欲等异常情况,父母也要尽早去儿童医院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