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办学质量与科技创新教育并举,推动科技创新

摘 要

  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讲,“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杠杆原理,不会产生天秤、砝码,大称、小称 ;没

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讲,“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杠杆原理,不会产生天秤、砝码,大称、小称 ;没有相对论,不会有核弹;没有钱学森轨道,不会有中国航天的辉煌 科技创新教育不能只重视技术创新方法的教育而忽略知识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教育。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科技创新教育都是跛脚的。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抓办(教)学质量(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抓创意的数量和质量)同样是科技创新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这样的科技创新教育都是跛脚的。


怎样把抓办学质量放在与科技创新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技创新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呢?

君子务本。教育之本是培养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教师之本,是因材施教。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社会发展需要“立德树人”的科技创新教育。“立德树人”的科技创新教育,就是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在追逐物质成就的过程中,注重对中小学生创新品格的教育,要求学生重视品格修养,成就自我。


一、科技创新教育“三步曲”的来历

“立德树人”的科技创新教育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识才、育才、成才。要把抓办学质量放在与科技创新教育同等重要位置,推动科技创新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潜质,或发现培养学生兴趣。我们的做法是用“思维反应速度(学习效率、思维力)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大脑所做的有用功)除以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的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思维反应速度(学习效率、思维力)等于分数除以时间[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差)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没有答对的分数(大脑所做的无用功)除以思维反应速度,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能力等于在考试中丢掉的分数除以思维反应速度(学习效率)]”的方法,培养学生注意品质的稳定性,从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推测出创新潜质。这是因材施教、人生规划的依据。


第二步就是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品格教育。石井四郎人很聪明,很有创新性。他是日本陆军中将,医学博士,侵华日军731部队首脑。他在731部队进了许多人体实验,研制了细菌武器而知名。在中国等地对无辜平民进行活人细菌感染、解剖生化实验,残忍程度令人发指,致使不完全统计约有3000余名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被活生生的残害至死,犯下滔天罪行。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人也很聪明,也具有创新性,他是德国化学家,1909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氮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


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创新应该是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益的。中小学生即使有创新潜质,如果不重视人格、精神方面的发展、教育,今后在某一领域充其量有突出成就,但是绝对成不了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人。一个人如果不把创新运用到正确的途径上,那么就会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危害,甚至是灾难。所以,创新需要良好的品格,需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品格教育。第三步就是用教学工具育人。创新需要知识,凡是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较高的发明创造成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撑。所以科技教师在科技创新教育中,需要用电子百拼、机器人、航模、科技小论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STEM课程配合其他教师的专业课程育人。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根据杠杆原理,我们把科技创新教育的第一步“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潜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称为教学的“支点”;把科技创新教育的第二步“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品格教育” 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称为教学的“杠杆”; 把科技创新教育的第三步“用教学工具育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称为教学的“力”。这就是科技创新教育“三步曲”的来历。

二、科技创新教育为什么要做到“三融合”

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有创新概述、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和创新方法四个板块(单元)。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往往通过反应快慢体现出来;一个人的潜在素质,往往体现在对某项事物感兴趣、接受快。科技创新教育有思维反应快,创新品格教育,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等教学内容,教育也有思维反应快,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等教学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同的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到一起,由科技教师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按照创新的规律组织教学,其他教师经过培训,了解科技创新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配合管理,就形成了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三融合”,即:思维训练(包括思维反应快慢和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品格教育、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学科(课程)融合。这好比练武的“马步”、“梅花桩”,是科技创新教育的“科学知识普及”部分。


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创新方法的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不能融合,我们把它单独放到一块,由科技教师组织教学。这部分好比练武的“心法”、“口诀”,我们姑且称它为“科技创新”部分。“科学知识普及”和“科技创新”并举,构成完整的创新教育或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二者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三、抓办学质量与创意的数量和质量

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抓办学质量并不是要求科技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来想办法,出主意,添措施,为校长分忧抓办学质量,而是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利用本职工作去做。将抓办学质量和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科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分工是:科技教师在科技课或创新课中,运用“思维反应速度等于分数除以时间(学习能力等于在考度试中丢掉的分数除以思维反应速度)”的教学内容,配合思维方法训练(创新思维教学)达到提升办学质量的目的。从表面上看,我们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这项工作如果抓好了,那么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能“专心致志”。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其他教师经过培训,了解科技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配合管理达到促进提升办学质量的目的,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齐抓共管)”的局面。


抓创意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的认识是通过创新方法的学习,促进创新成果的形成。我们对发明创新的理解是由科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概述、思维训练,创新品格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方法教学,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提示,写出创意方案。再由科技教师搜集、筛选、深化、提炼学生创意,制成作品交学校教务或科研部门保存,筛选参加创新类比赛或申请专利,为学校增添荣誉。逐步形成学校的科技创新特色,提高学校办学的科技含金量。


在整个把抓办学质量放在与科技创新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过程中,抓办学质量与创意的数量和质量是硬指标,创新品格教育和创新知识与课程融合只是软指标,只有软硬结合,才能把科技创新教育推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