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

摘 要

  近日,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刊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题为“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Conjugates of Lactoferrin and ( )

近日,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刊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题为“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Conjugates of Lactoferrin and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Formation, Structure, Functionality, and Allergenicity”的封面论文。刘夫国副教授与深圳大学吴序栎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李雪琪为第一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目前,对蛋白质-多酚复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非酶方法上,但对用酶法形成复合物的机制和功能特性却知之甚少。该研究通过两种酶法(漆酶和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和两种非酶法(自由基接枝和碱处理)形成乳铁蛋白(LF)与(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复合物,对比其形成机制并研究了LF和EGCG之间的非共价和共价相互作用对LF的结构、形态、乳化性能、抗氧化活性和致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酶促交联是形成LF-EGCG共价复合物的一种高效手段。不同交联方法对所形成的LF-EGCG共价复合物的尺寸和形貌均有影响。EGCG的共价复合可显著提高LF的抗氧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同时,酶促交联LF和EGCG可显著降低LF的致敏性。总之,该研究表明,通过酶或非酶方法形成的LF-EGCG共价复合物作为食品功能成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编辑:袁艺;责编:张睿梅

文章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图片来源于文章原文。

欢迎食品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老师及博士生在《食品科学》平台(官方订阅号、官方微博、网易号、今日头条号同步)上免费发布最新原创的科研成果、科研趋势及观点见解,我们将竭诚为大家宣传推介,扩大学术影响力!

投稿请联系《食品科学》新媒体部(QQ:707717405;e-mail:707717405@qq.com)

近期研究热点



《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1年8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欢迎您参加此次培训班。

长按或微信扫码报名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 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 与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共同于2021年11月20-21日举办“第十一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 会议同期将举办 “第六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和“第五届中国食品科技成果展” 。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国际论坛。

长按或微信扫码报名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