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生长:蓝藻+光照+温度+合适环境。具体描述如下:
1.放养密度和投喂量失调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蓝藻在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会爆发。而导致氮磷比失调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池塘中放养密度与投喂量失调的原因导致。养殖户在投喂过程中,投喂量过多。过得的饲料并不能被全部吃掉。剩余的饲料都会沉入池塘底部。我们都知道饲料都是蛋白含量非常高的。大量饲料沉入池塘底部就如同给池塘投入了大量的氮肥,从而造成氮磷比失调,蓝藻爆发!
2.水体pH过高:
蓝藻在高pH环境中生长最为快速,蓝藻也是藻类在水中也同样进行光合作用,当蓝藻爆发会疯狂的吸收水体中碳源,进行繁殖生长,水体中碳源减少接着就是水体pH持续长时间超高标准,这样就蓝藻爆发 pH高 促蓝藻生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改良池塘pH值全池泼洒有机酸,降低水体pH值。
3.高温:蓝藻喜高温、静水、强光的环境。当水温高达25-35℃、光线过强时即达到了蓝藻生长的最佳环境,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4、放养结构不合理:养殖水体中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尸体以及其他腐殖质等,经过细菌分解可间接为藻类的繁殖提供营养。但如果放养结构不合理,吃食性鱼与滤食性鱼(比如白鲢)比例失调,高温季节水质老旧,都会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方便。这些因素虽然不能直接造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却可以使养殖水体的水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富营养化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当蓝藻正常繁殖时不会造成危害,比如初始的"蓝藻水华"白鲢鱼可以吸食它,也是白鲢的优良饵料。凡是水中投放有恰当数量的白鲢一般不会暴发蓝藻。或者养鱼池塘没放有或者比例不恰当的白鲢及滤食性鱼类,都可导致蓝藻泛滥成灾。
二、蓝藻的危害:
1.蓝藻爆发会造成水体缺氧:池塘中蓝藻大量爆发以后,到了夜间蓝藻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2.蓝藻爆发会释放出大量藻毒素:活着的蓝藻藻毒素相对来说较少,蓝藻发生倒藻,蓝藻的细胞壁就会破裂,造成蓝藻毒素溢出,藻毒素会损害养殖品种肝脏,造成肝坏死、游塘等症状。
3.败坏底质:蓝藻位于水体遮蔽水体阳光,长此以往导致水体底部发酵,产生一系列的底部连锁反应问题,造成养殖动物的吃料受到影响。
三、蓝藻爆发的提前防控:
1、多层次鱼类混养:不但要有主养鱼还必须套养配养鱼,不但要有吃食鱼还必须配养滤食鱼,不但要有上层鱼还必须配养底层(中层)鱼,应尽可能的"面面俱到"而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就防控蓝藻暴发而言,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质丰富是暴发蓝藻的物质条件之一,配养滤食鱼以减轻水体富营养的程度,白鲢是首选,其次才是花鲢但不能过多,因为花鲢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保有一定比例的浮游动物来滤食、控制浮游植物和藻类(也包含蓝藻),有"相得益彰"之效果。配养底层鱼以消耗丰富的底质及有机质,鲴鱼是首选,其次是鲤鱼等底层鱼类。
2、不滥用杀虫药:"不滥用"不是"不用",该用就用,有虫才用,尽量减少或避免过多的使用杀虫药物,因为在杀灭鱼体寄生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很多浮游动物都以藻类为食物,这些浮游动物也是控制藻类增长的重要力量,杀虫后没有了浮游动物也就没有了捕食者,藻类(包括蓝藻)更得以快速增长甚至泛滥。这也是我们平时在生产中,起初浮游动物很多在用药杀灭后,清澈的水体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肥沃起来的原因所在。
3、投喂量适度:蓝藻暴发多在高温时节,温度高时鱼的吃食量大,在投喂时如果又投喂量过多,剩余的饲料(鱼类没吃掉的余粮残饵)都会沉入池塘底部。我们都知道饲料都是蛋白含量非常高的,大量饲料沉入池塘底部就如同给池塘投入了大量的氮肥,从而造成氮磷比失调,导致蓝藻暴发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投喂八成饱,配养底层鱼,不失为养鱼的一个科学策略。
4、水体酸碱适中:除了盐碱地区和沿海地区,我国内陆养殖水体pH值大多呈现中性和偏酸性居多,所以平时在鱼病防治和水质调节时,施用生石灰来提升至弱碱性,勿用质疑其效果是相当的好。但是蓝藻怕酸喜碱,当在高温(光照强)和水体富营养化时,蓝藻爆发后会疯狂的吸收水体中仅存不多的碳源,碳源的减少接着就是水体pH值的升高(偏碱),这样就蓝藻爆发 pH值高 促进蓝藻生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发生了。因此,我们在改良池塘pH值偏高时,可以全池泼洒有机酸等酸性物质来降低水体pH值。
5、藻相平衡:有人提出使用调水培藻等微生物制剂来处理蓝藻暴发,也许在实验室在小水体中在工业化养殖中可行,但在生产实践中这是不可行的,只是在平时防范控制蓝藻的暴发也许有一定的作用。平时多用有益菌藻的微生物制剂和复合过硫酸氢钾产品等净水改底药品,可降低蓝藻及其他养殖病害的发生几率。在水质底质健康和菌相平衡的情况下,藻相也容易稳定和平衡,如此,蓝藻暴发"一家独大"的机会就没有了。
6、定期更换新鲜水:经常添加新鲜的水能够有效改善水色,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蓝藻,又名(蓝绿藻),常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传统的杀藻产品大多是化药,且毒性很大,常造成翻塘。因此可以使用生物制剂蓝立静,非常安全,3天左右就可以看到水质明显变化。
注意:但是杀藻以后一定要注意做解毒工作,因为蓝藻死后会释放藻毒素。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可以使用水清清及时解毒,防止鱼体中毒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