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所有热爱艺术的孩子提供最大的成长平台」
什么是口才?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
名词,说话的才能。
有口才的人,
说话具有“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等特征。
其实口才很好理解,
口才=口+才。
但是说起口才,
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
今天蓓宝就和大家说一说四大误区!
误区一
话痨等于好口才
小孩子总是说个不停,有时会比一言不发更让人受不了。
好的口才要知道什么适合该说,什么适合不该说,说多少,而不是“说大话、耍嘴皮子”。
能说不一定有用,只有把话说道对方心里“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引起对方情绪上的波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好口才。
误区二
多读书就是好口才
苏轼有诗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书确实可以提高思维,对讲话的逻辑能力有帮助。
但是不乏肚里有货倒不出来的情况。这是缺少“口”这方面训练和实践的表现。
只有一语中的,切中问题的要害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误区三
口才是表演项目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有很多机构表面上热热闹闹,给小朋友排练了很多的节目,小朋友在舞台上表演也很好。
然而一到现实中,他们仍然不知道跟人交往,讲述能力也很差。
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只能照着说,不会即兴表达,也不会现场采访报道。
中国传媒大学有个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原来只有播音系、现在又增加了一个系,叫口语传播系。就是针对这个现实提出的一个改革尝试。
误区四
练口才不需要培训
中国有着“沉默是金”的潜意识思想,不愿意去抓住一切机会讲话。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播音主持类专业除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
老师只教会了我们如何认字,如何阅读,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面听。
因为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没有固定的训练机会,自己学习,往往没有效果。
因为好的口才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
好的口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充满挑战的,
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认识口才,
也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我们每一个表情、
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语句,
都在展现与众不同的自己。
在提升口才能力的同时,
塑造属于自己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