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清华张丽 郭晓宇
上个月,国内首个新冠肺炎病毒芯片检测系统在成都市温江区诞生,产品刚下流水线即被火速送往疫情防控一线。作为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疫情来临之时,温江“三医”产业科研优势凸显,用实际行动抗“疫”破“疫”。
补链强链强功能 增强产业集聚
3月上旬,在防疫与经济发展“双抓”的背景下,温江区深耕大健康产业,抢滩“风口”:从总投资113亿元的网络推介会,到总投资超120亿元的成都医学城动工项目,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释放着温江区加快建设健康产业高地的决心。
近年来,成都温江区大力推动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围绕“健康+”布局,全力做强“三医两养”核心、医学研发、医疗应用、医药制造产业链,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业产业链,做到补链、强链、强功能。
疫情期间,温江区灵活运用“云推介”“云洽谈”“邮寄签”“线上签”的线上招商模式,确保洽谈“不见面”,招商“不断链”。连日来,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家企业进行了视频会面,实现与企业安全、高效、不间断沟通。截止到目前,已先后点对点线上沟通洽谈200余人次、加快促进90多个(次)在谈项目,以项目招引实效力促经济发展。
同时,加快推动实体项目动工建设,3月8日,成都医学城6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项目以高端产业为主,配套产业为辅,涵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公服配套、食品辅料等多个领域。
3月9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温江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将在推动省药品审查评价及安全监测中心等技术机构落户温江、共创高质量药品安全示范区等多方面形成合作。同时,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与温江区签订了“省药械化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设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成都口岸药品检验所、省药品质量研究所。
据了解,成都医学城规划总面积35.57平方公里,聚集了药明康德、科伦、海思科、百裕、博奥生物等医药健康企业420余家。
深耕“三医融合”打造健康生活样板区
当前,医疗健康产业已步入最好的投资周期,逐步向高质高端高新方向迈进,建设健康产业生态圈,串起上中下游企业,将成为一种新的服务链条和新的商业模式。
温江区着力打造“三医融合”的“健康+”产业生态圈,正是看准了欣欣向荣的健康消费产业。作为一个四河环绕、风光优美的地方,温江区正成为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健康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通过专注深耕“三医两养”大健康产业,温江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发展理念,全域深耕大健康产业,形成面向未来、跨越发展的竞争优势,正成为健康产业领域的投资福地。
据统计,成都医学城已发布三批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业能力清单,115余家人才企业提供了170余项疫情防控产品和服务,检测试剂盒、对症药品、疫苗等在研、在产的产品达82个。不少“三医”企业春节刚过就投入到防疫药品和物资的生产上,为抗疫一线做好医药物资保障。
下一步,温江区将进一步提升项目招引质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项目转化效能,形成强大建设气场;提升基础承载能力,加快产城融合,将生态圈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融合,构建成都健康消费高地,健康生活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