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各类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快速涌现、持续升级,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成为战“疫”利器,充分检验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阶段性成果。以此为契机,越来越多的健康医疗领域政府部门、医院、企业、高校等机构将会积极参与其中,使其进入发展快车道。
根据钟南山院士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期刊发表的《基于SEIR优化模型和AI对公共卫生干预下的中国COVID-19(新冠肺炎)暴发趋势预测》,基于2月9日前的管控政策,疫情在我国将在4月底趋于平缓,疫情规模将在4月底达到9万例至12万例。我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日可待!
这项研究成果是在整合1月23日前后的人口迁徙数据、最新的COVID-19流行病学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经典传染病学预测模型(SEIR)及成功建立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分析得出。疫情期间,这类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快速涌现、持续升级,成为我国战“疫”利器。
在新冠病毒肺炎CT影像AI诊断技术方面,阿里达摩院联合阿里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数据而在2月15日实现20秒精准判断,广州超算中心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很快将这一记录刷新到15秒,从而使该技术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挽救更多生命。要知道,一位专业医生一天内只能诊断70多个病人,这在疫情重灾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健康医疗战“疫”大数据厚积薄发
现如今,这样的健康医疗战“疫”大数据应用还有很多,而且还有更多新应用即将诞生。它们的涌现并非一时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2019年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数据是生产要素,同年赋予大数据“鼓励类”产业地位,健康医疗大数据随之快速发展,夯实了其在此次战“疫”中涌现的基础。
国务院早在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已把“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纳入“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进而在2016年《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新业态蓬勃发展,得到《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政策积极响应。
按照部署,国家卫健委现已启动两个批次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形成东南西北中五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及互联互通试点省,并在2018年8月2日批复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其中,第一批次2016年10月21日启动,福建省、江苏省及福州、厦门、南京、常州入选;第二批次2017年12月12日启动,山东、安徽、贵州三省入选。
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可以说,近期涌现的健康医疗战“疫”大数据应用,充分检验了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以此为契机,越来越多的健康医疗领域政府部门、医院、企业、高校等机构,将会积极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使其在广泛应用中进入发展快车道。
其中,国家卫健委统一牵头组织、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委员会(大数据办)统一监管的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发展集团、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从筹建状态转向建立,作为该领域“国家队”主导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此外,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集团已在2019年11月30日正式筹建。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驱动健康医疗数据与相关领域数据有序高效融合,支撑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化应用;已同国家卫健委、广东卫健委、江苏卫健委、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展开交流,拓展湖南分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瑞克司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健康医疗企业入会,共释健康医疗数据价值,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