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参加社保时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社保买够15年就好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养老保险应当根据家庭负担情况、未来养老需求、当地的社保政策等很多因素来综合考虑。
我们在参保缴费方面存在哪些误区呢?
第一,社保就是养老保险,缴15年即可。
社保并不仅仅是只有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但是除了养老保险退休以外,我们还有医疗保险退休。医疗保险的退休年限并不是15年,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按照各地医疗保险制度确定的退休年限来执行。
上海、广州确实是15年全国最少,但是杭州市是20年,深圳市是21年,北京、青岛、天津则是女同志20年,男同志25年,而重庆和南昌则是女同志25年,男同志30年。

如果我们希望有医保退休,还是社保继续缴费的。毕竟到达退休年龄后一次性补齐缴费或者继续缴费,都不划算。尤其是一次性补齐,补齐的年限可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
第二,年纪大了参保负担重。
年纪大了参保国家有补贴。女同志40岁以后,男同志50岁以后,如果失业的话,就被称为就业困难人员。只要去当地的就业部门做好就业困难认定,自己参保的话就可以享受三年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首次申请距离退休不足5年的话,可以延迟享受到退休。
比如青岛市是每月补贴500元,最高不超过个人负担66%;上海市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确定缴费钱数的50%进行补贴;海南省则是66%。这样会大大减轻个人的参保负担。

第三,缴费15年,养老金待遇都一样。
养老保险确实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全国有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参保缴费产生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等因素有关。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按照社平工资5000元计算,一个月就是4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60岁是139个月,一般来说最低基数缴费一年也能领取二三十元的养老金。

退休以后,养老金还会根据国家每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进行调整。特别是养老金调整中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挂钩。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越高,养老金水平越高,养老金越高。这一待遇基本原则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多缴10年养老保险,不仅退休时会多拿很多养老金,退休后调整依然会多涨养老金。
所以,如果想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只要负担得起还是继续缴费的好,特别是结合国家优惠政策可以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