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条件得天独厚,若能纠正这4个饮食习惯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生活环境优美,空气质量指数高,生活节奏慢、没有噪音污染等等,对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利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生活环境优美,空气质量指数高,生活节奏慢、没有噪音污染等等,对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利,是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

“富人易长寿,穷人寿难长!”的说法在不久的将来或被扭转。



就目前而言,农村老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9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处可见,一些80岁的人还在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年轻人进城务工,很多70多岁的老年人在忙着耕种,成为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只要注意养生,未来农村的人均寿命或许会更长,当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更为严重。

但是眼下很多农村地区生活的人饮食习惯不是很好,或者说饮食观念不好,如果能纠正的,对身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4个错误的饮食习惯(或观念),如果您也有,要及时纠正才更健康

1、早餐不重要,午餐经常不吃,晚餐暴饮暴食

农村生活的人大多都是在家自己做饭,这个习惯还是很好的,可以更好地把握食物的质量。

然而,由于需要从事生产劳动,所以早餐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午餐没有时间吃,晚餐有充足时间准备,经常就是大鱼大肉。

这就违背了人体对营养需求的规律;因为我们白天需要从事体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晚上需要睡眠,耗能较少,所以早餐与午餐需要补充更高的能量,需要吃更好的食物,而晚餐恰恰相反。

建议:生活在农村,早餐与午餐都要吃饱,并且吃好些,需要有肉类食物,以及足够的主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力的需求。晚餐要吃少些,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晚餐可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老年人晚餐可以喝些粥。



2、花钱买的才有营养,自家产的不值钱

很多农村人每逢集市都会花钱购买一些零食,或者是加工食品,认为加工食品才是营养食品,自己舍不得吃还留给孩子与老年人。

事实上,很多加工食品远不及农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健康,营养也不一定就好。

建议,除了肉类食品(包括奶制品,鸡蛋)需要购买之外,多吃些自产的新鲜瓜果蔬菜。如果方便,多养一些家禽,鱼类等,还不会担心有激素添加剂。同时少吃些“垃圾食”品,比如:泡面、油炸食品、火腿肠、腊肉、腊肠、辣条等等。



3、多吃肉才有营养

以前比较穷的时候,我们吃不起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有肉吃。

所以很多人认为吃肉才有营养,自家菜园子里的蔬菜没有营养。

事实上肉类与蔬菜所含的营养价值不同;对人体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肉类食物含有的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膳食纤维,水溶性维生素远不及蔬菜与瓜果。

建议人们每天进食的肉类不宜超过300克,以鱼类、家禽、蛋、奶味更佳,多吃瘦肉少吃肥肉,每天及时的新鲜蔬菜应不少于300克。



4、讨厌吃粗粮

在农村,像玉米、高粱、番薯、豆类等粮食,大多是用做喂养家畜的饲料,所以农村家养的鸡鸭等就特别美味,特别受欢迎。自己却从来不吃或很少吃。

事实上粗粮中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合理进食可以更好弥补其他食材中的营养不足。

建议每周吃3—5次粗粮,以熬粥、做成发糕或面饼为宜,要注意细嚼慢咽。每周吃3—5吃豆类或者豆制品。

而把土豆、山药等薯类当做配菜也是不合理的。含有的糖类非常丰富,属于主食,进食的时候应该减少米饭或面食的进食量。

以上这些原本都是在农村生活的一些优势,是很多城里人所羡慕的,没有好好利用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少吃隔夜剩菜,即使要吃也要注意再加热,不要吃变味的剩菜或剩饭,不要吃过期的食品。

老年人也要注意定期体检,一般每年1——2次。对于一些慢病患者,不要乱尝试偏方,不要乱吃“保健品”。此外,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身体长期过度疲劳,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