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守护人 群众暖心人
安康石泉县新春村村医谭怀泉正在慢病患者家中为患者测量血压。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绕不开农村群众健康问题,乡村医生队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服务能力不强、部分地区村医后继乏人等问题客观存在,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这一薄弱环节得以补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把医疗服务送到农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也把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年轻血液注入 培养健康生力军 春日的阳光轻抚山头,一声嘹亮的鸡鸣叫醒了石泉县新春村的早晨。谭怀泉骑车从两河镇卫生院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驶进了新春村卫生室。 今年是27岁的谭怀泉在新春村工作的第三年,从刚开始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门儿清,谭怀泉凭借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逐渐融入了村里的生活。问及这位年轻的村医工作表现怎么样,村民陈发富道:“对我们简直没得话说!”在当地方言里,这是对大家很好的意思。 新春村共244户、700余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00名。大山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若是家里的老人生病,他们难以及时、就近照料。 在村医队伍里,像谭怀泉这样年轻的“90后”并不多见。如何让年轻人回到乡村?如何让乡村医疗卫生队伍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石泉县一直在探索新思路。如今,石泉县为这个问题找到了解法。 自2020年起,石泉县采取“减免学费、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依托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含中医)免费培养工作,逐步解决乡村医生人员不足、队伍老化等问题。这些学生重点学习适应农村群众就医需要的课程,主修常见病的规范诊疗、基层中医针灸、推拿学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西医、针灸、推拿、中医药等诊治手段与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成为能进行急救处理的中西医结合医士。 今年19岁的刘杰,已经通过这种培养方式进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刘杰的家乡石泉县两河镇,地处五县接壤的大山深处。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刘杰,深知乡亲们求医的不易。高中毕业后,他欣然接受了这样一个学习机会,打算将来为家乡医疗作贡献。刘杰说:“我家里有长辈就是村医,我对村医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愿意毕业后回到村上工作。” 石泉县卫健局医改办负责人陈梅介绍:“定向培养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5500元学费全部减免。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县里会统筹安排他们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工作,分配妥善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落实薪酬及养老保险待遇,实行县招镇管村用、合同制聘用,每年由县卫健局签订聘用协议。” 中坚力量守护 解决乡村家庭后顾之忧 石泉县迎丰镇香炉沟村距县城55公里,全村有高血压患者63名、糖尿病患者12名、精神障碍患者12名,这些数字对村医程志英来说早已烂熟于胸。多年来,程志英辗转好几个村,一直坚守在村医岗位上。现在,程志英的女儿也去读了卫校,程志英觉得很欣慰:“如今村卫生室环境好,也有了晋升渠道,政府还给买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女儿如果以后要回村上工作,我也支持。” 陈德美是香炉沟村的媳妇儿,公婆都已年过花甲,平时她和丈夫夏军在外打工,两位老人的身体要靠着村医程志英多操心。移民搬迁以后,陈德美家搬进了集中安置社区,距村卫生室也就几百米远,患有高血压的公公去卫生室测血压很方便,这让陈德美和夏军着实放心了不少。 如今,陈德美一家的年收入约有4万元。在她看来,老人外出看病有医保能报销,在村上有村医能给老人定期检查,他们的小家庭已经免除了很多负担。这位年轻的媳妇儿觉得程志英的工作对村里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为切实保障村医队伍稳定长足发展,石泉县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收入和老年退养村医生活补助定期增长机制,实行“县聘镇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对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及定向培养人员,经考试合格后,自愿与县卫健局签订劳动合同的,按政府购买服务每人每月发放2200元的工资待遇、缴纳社会保险800元;对非政府购买服务的乡村医生,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公共卫生项目补助经费政策,落实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对年满60周岁退出的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新农保补助政策。 常年健康服务相伴 让群众生活更安心 “王大夫,给我测下血糖看看。” “行嘛,你先坐,给他拿完药就给你测。” “你咋也来了,你屋里头不是有血糖仪……” 在西安市蓝田县簸箕掌村卫生室,村医王龙辉一边给村民拿药,一边让前来测血糖的马大姐先坐下等。排在马大姐前边的也是同村的人,熟人碰上,免不了互相打趣几句。 原来,马大姐多年来一直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儿子为了马大姐的健康考虑,就买了一台家用血糖仪回来,方便她自己在家测血糖。但是马大姐总对自己测的结果不放心,但凡有空,她还是更愿意到村上的卫生室来测血糖。王龙辉说:“现在不比以前了,大家穿得暖、住得好,健康意识自然也增强了,平时有点不舒服他们就会到村卫生室来。” 簸箕掌村进行集中搬迁安置后,原本分散的居民都搬进了新房,卫生室就在村口,看病走不了几分钟,不管是村医出诊还是病人前来就诊,都方便多了。 今年71岁的万祖锋早上没事儿,顺着村道,一路溜达到了村卫生室。他患大骨节病许多年了,以前腿疼的时候,他一般会贴膏药。自从治疗大骨节病的药品免费以后,他隔段时间会来领一次药品。王龙辉按照规定填好处方笺,然后再附上药品发放照片,仔细交代好服用剂量后,万祖锋乐呵呵地提着药品回家了。 忙忙碌碌一早上,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王龙辉结束手头的工作后,还要趁着午饭时间,尽快把刚刚下发的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工作完成了。村里早上有许多人会下地,只有午饭和晚饭时间家里才有人,王龙辉打算先去几户人家统计完再回去吃饭。今年68岁的张大爷多年前被确诊为精神分裂,平时会吃药控制。孩子外出打工,平时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在家。王龙辉进门的时候,张大爷的老伴连忙热情地拉他过去坐下,王龙辉询问了几句,确定张大爷病情稳定之后,匆匆赶往了下一家…… 从1998年开始,王龙辉就在簸箕掌村当村医,谁家病人是什么情况他都一清二楚。但是每次有这种筛查任务,王龙辉都会认真地再走访一遍。村子不大,王龙辉的工作量却一直都不小。 村医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常见病诊治等职责。健康陕西行动提出,要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办好一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办好一所村卫生室,每个社区办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此外,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医学人才定向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特岗计划,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为群众服务;完善人才流动、薪酬待遇等扶持优惠政策,吸引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工作;继续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优惠政策,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建立村医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