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映、大火,里面的一句台词“我未来的女儿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一时十分流行。
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繁重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句话在广大家长的心目中颇具感召力。这其中,有的家长真的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不想让孩子吃苦,不想让孩子承受太多压力。产生了佛系育儿的心理。
其实,健康快乐看似简单,但真正去实现又谈何容易,
首先看健康。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就身体健康而言,就需要孩子有顽强的毅力进行体育锻炼,有坚强的意志可以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健康的娱乐方式、健康的作息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顽强的毅力和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均需要孩子日复一日的坚持,并可能承受一定的不舒适。
而心理的健康就更为难得。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要养成健康乐观的心态,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这颗强大心脏的获得,必须在孩子处于中小学这个为人生积淀良好品格的阶段,去对其精神、心理进行淬炼。这样才能在以后面对生活的风浪时处变不惊。

现实中还有另外一种处变不惊,也就是知其难为而不为。像极了无为而治,类似于大智若愚。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学生还达不到这种境界,他们的无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选择性逃避。而逃避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行为或心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利于孩子成年之后融入社会,和这个世界友好愉快地相处。
再说快乐。
快乐更多的是一种心境,所谓境由心生。通常我们会说把生活中的事情是看得淡一点,你的快乐就会多一些。但这种看待,应该是在努力之后对事实的接受。实际上,这更是悦纳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看淡还应该建立在个体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而这种活出自己喜爱的样子所需要的能力,绝不是轻而易举的。这种能力的获得,是需要孩子中小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自然包括对知识的学习、积极品格地养成等诸多方面。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须要孩子有辛勤的付出、智慧的学习。
世界上不可能有不顾一切的快乐。定要说有,那这种快乐也一定是虚无的、空洞的,是低级趣味的。当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处于这种所谓的快乐之中时,等待他的,定时一段迷茫的人生。
快乐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心境,但人是社会性动物。对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来说,还是极易受外界影响的。因此,需要培养孩子努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优秀起来。这种获得社会认可之后的快乐更有内涵,也会更持久,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大。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快乐,还需要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上下求索。愿所有育人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探求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