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填志愿的误区,转给所有即将填志愿的同学!

摘 要

  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煎熬的等待成绩然后填报志愿的过程,但是填志愿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很迷茫。 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读不了自己满意的大学。 今天小优教大家认

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煎熬的等待成绩然后填报志愿的过程,但是填志愿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很迷茫。

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读不了自己满意的大学。

今天小优教大家认识5个填志愿的误区,避免踩雷。转给所有即将填志愿的同学,家长一定要记得收藏加转发哦~

误区一:一门心思奔名校

一些高考生父母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容易陷入选报“名牌”高校、“热门”专业的误区。

完全看中学校的名气,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

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也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误区二: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门和热门的区别。盲目的去挤热门专业,对考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成绩不太突出的同学去填报热门专业,非常容易落榜。

误区三:不服从专业调剂(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当考生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之后,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录取时。如果该生填了服从专业调剂,就有可能被该校其他专业录取。

而填写不服从调剂,就会意味着学校会做退档处理。每年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会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考生会被增加录取的机会,但是也要做好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准备。

如果很看重学校,考生可以服从调剂。如果很看重专业,那考生最好不要服从调剂。

误区四:照搬往年的分数录取线来报志愿

不少高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都能在网络上被搜索到,以供考生和家长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一个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入座”。

高校的最低录取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之前是无法准确知道的。所以照搬往年的分数线来“对号入座”是行不通的。

误区五: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了

有些父母固执的过分,主观决定孩子的意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

更有甚者的家长,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让孩子去填报自己当年落榜的学校。自己没完成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去完成。

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因为孩子也已经长大了,也具备一些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了。

父母要摆正心态,客观对待孩子上大学,不要给孩子施压,误导,更不要好面子,攀比。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您的关注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点关注,不迷路!我是小优,我们下期见。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