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并非一味地夸奖,很多父母陷入盲目夸

摘 要

  笑笑妈妈早在怀宝宝时,就开始准备早教了,还特意报名了一个育儿辅导班,对老师讲授的赏识教育非常感兴趣,等笑笑稍微懂些事之后,妈妈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赏识教育了。当笑笑会

笑笑妈妈早在怀宝宝时,就开始准备早教了,还特意报名了一个育儿辅导班,对老师讲授的赏识教育非常感兴趣,等笑笑稍微懂些事之后,妈妈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赏识教育了。当笑笑会爬了,会坐了,妈妈都会拍手鼓掌。笑笑会穿衣服了,妈妈会说,“真棒!”笑笑会画画了,妈妈会说“画得真好看!”。

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在不同场景下的夸奖,对于笑笑而言,产生的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妈妈夸笑笑会自己穿衣服之后,她就没有再让妈妈帮忙穿过衣服,可是,妈妈不论怎么夸她的画好,她却不想继续画画了。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我认为,笑笑妈妈陷入了一个夸奖的误区,不是说赏识教育就等于夸奖,夸奖只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笑笑为啥会逐渐丧失了画画的兴趣了呢?因为其真心感受到了自己画画的水平比绘画班其他小朋友要差,而当妈妈依旧锲而不舍夸她画得好时,她会感觉到丝丝敷衍的成分。故而的妈妈夸奖,也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了。那么,是不是赏识教育就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了呢?答案当然是“否”了。

一、赏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1、树立自信心。

家长观察孩子的一系列行动,通过对其行为结果的肯定,强化孩子的表现,形成正向的激励效果,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积极地鼓励孩子每一个小的进步,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心潜质,让孩子充满信心地做事情。

2、改掉坏习惯。

家长通过适当的语言警示,引导孩子对坏习惯进行纠正,让孩子意识到坏习惯对于其品格养成是不利的,从而快速改正。比如,孩子有写作业粗心的毛病,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某一次比较认真的状态加以引导,逐步帮助孩子减少、直至杜绝粗心的不良习惯。

3、激发新兴趣。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些活动感兴趣时,可以通过其对行为过程的具体活动加以引导,逐渐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兴趣。孩子取得了进步,家长要适度地表扬其成果,当孩子暂时处于停滞状态,也要帮助孩子分析是哪里不足,协助孩子以改进。

夸奖孩子,是家长们很容易就学会的一种赏识方式,但不等于说夸赞了孩子,孩子就会顺着家长的意图改变自己了。若想使孩子在情绪上形成正向的激励,需要不断地调整奖励或者夸奖的方式,单一的、毫无新意的夸奖,只能使家长进入到夸奖的误区,处理不当的话,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少的危害。

二、陷入夸奖的误区,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1、仅仅夸奖孩子的结果。

赏识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为了对孩子有所激励,而简单的夸奖,多数是来源于对孩子已完成事项的赞赏,主要以结果为导向,称赞的是他们做事情的结果,而不是具体的行为。这样的话,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值得表扬,依旧处于较为朦胧的状态。不如在赞赏的话中增加具体的内容更好些,比如和孩子说,“谢谢孩子帮妈妈倒水,妈妈很开心。”

2、不要总是将孩子很聪明挂在嘴边。

当孩子的成绩有所提升时,有些家长会夸孩子“好聪明”。其实,这个抽象的词语并不会对孩子产生持久的激励效果。而对孩子的努力加以赞赏,则能够提升孩子去持续挑战更艰巨的任务。

3、夸奖孩子完成的事实更重要。

孩子做了某事,家长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赞赏。不同人心目中的“好”,有不同种理解,孩子心中所想的,可能和家长的还不一样。当孩子被这种全方位的“好”压制时,会认为总是这样被赞美其实也是种负担。家长若是直接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做出具体的评价,倒比单纯的“好”要有效的多。

赏识教育有自己的边界和原则,家长同时也要避免不恰当的夸奖使得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这样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那么,如何正确地实施赏识教育,才符合孩子的心理,取得持续而有效的效果呢?

三、如何正确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

1、引导孩子将关注点引向事情的过程。

孩子还是感性的,对于具体事物的理解要比抽象的快得多,就是说,家长的话要言之有物。比如,孩子比其他小朋友跑得快,比赛获奖了。此时该如何鼓励呢?孩子取得好名次,肯定是平时注重锻炼,是因为日常的坚持、努力的汗水换来的。家长对孩子努力付出的过程加以肯定,远比只单纯地说“跑得真快”要有效的多。

2、家长具体的赞赏,显得很走心。

具体的赞赏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行为是关注和在意的,孩子心里是暖洋洋的,当家长能够说出具体的细节时,孩子也会感受到家长话语的真诚度,家长是经过思考后有感而发的。比如,当孩子画画有了进步,家长不妨对孩子在以下方面多评价一下,是色彩更逼真了,还是模仿得更像了等等,即使家长因为不是很专业,说不到点子上,也无妨,因为,家长这样做,给孩子传递的是个非常走心的信号。

3、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宽容,以正向激励为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此时,家长的正向鼓励会帮助其扭转心态,更加积极向上,不至于因为解不开心结而陷入到过度自责之中。但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坚定地指出,让孩子改进。这些方面,都是赏识教育的内容,切不要简单地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光夸奖,不批评了。

孩子虽然小,却已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家长适当地通过赞赏孩子的行为,将客观的评价固化到孩子的行为中,无疑会提升孩子的内心阈值。赏识孩子的内心,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动力,是助力孩子成长的有效方式,家长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断摸索,结合正确的方法,找到赏识自己孩子的恰当途径。

今日话题互动:各位家长,您如何理解赏识教育呢?若孩子的确做得不错,您又会如何评价您的孩子呢?欢迎您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一起参与话题讨论。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