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在这个心理的驱使下,常常拿自家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较。
“看看,人家这么聪明,学习这么好,你怎么学的,上课没带脑子吗?”
“你说,小丽和你一起学的钢琴,人家都过8级了,你还在6级这晃呢,长心了 吗?”

开始家长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来刺激孩子努力学习,然而孩子却把家长的话记在心里。
并经常和别人做出一番比较,慢慢地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变得意志消沉,敏感自卑,学习也没有以前用心了,家长没有理会孩子的心情,反而变本加厉的会说:“看见了吧?人家比你强百倍,你这学习是越来越后退了。”

还有的家长表扬孩子“你真聪明,宝贝真棒”
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扬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家长学会正确地评价孩子十分重要。
凡是家长,都会评价孩子,只是或多或少、正确或错误不同而已。
从孩子丫丫学语,母亲疼爱的夸奖“乖宝宝”,到长大成人后,父亲称赞是个“男子汉”,从父母爱的眼神到只字不语的沉默,都包含着评价。

家长要用正确地评价去促进孩子的发展,促进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在评价孩子时, 家长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偏离评价的方向。
“真笨,猪脑子”等等类似这样的词,曾经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可能现在说这样的词已经很少了,即使心中并非这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的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
如果孩子经常听到差劲、笨拙,这样的词,会使孩子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在尝试新能力表现的时候会打折扣。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身上都存在的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没有“笨”孩子的存在,孩子与孩子之间也不要横向比较,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往往是从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的角度来评价,所以常出现评价误区。

在家长对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对孩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有的家长就会评价为“粗心,不专心”。
有的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对于孩子的计算错误,第一次他并不追究,连问也不问,为什么错了?
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出现类似的错,他才去分析什么原因,是概念的,还是计算错误,还是其他的原因?他说智力活动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谁也不免不了第一次出错,肯定是属于正常误差,如果因此评价孩子不用功,没掌握好,粗心,那不合理,所以第一次出现错误,不用大惊小怪。
有的家长焦急地说:“我家孩子最近的成绩大大下降,从90多分下降到70多分,才读小学,一年级就这样下降,以后怎么办?”
而实际情况是,孩子上学已经三个月了,以前在学前班学的是20以内的加减法,现在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就是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
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未能适应、调整,就可能暂时跟不上,出现波动,造成考试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很正常,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
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学会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胡乱地评价,这会有损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二、是切忌贬低性的评价
问孩子最讨厌父母说什么?他们说最讨厌父母骂自己“笨”,孩子说,这个字听起来太难受了。
因为"笨",意味着智力水平低,而且改变很困难,几乎是注定的,这一类评价家长随口说出很不在意,而孩子受到的打击却很沉重。
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几句话就“上纲上线”,考试失败了,就说考试的本身,不能扯到有没有出息,笨与不笨的问题。即便考试是满分,也不能扯到聪明过人之类的评价。
与孩子学习好坏相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并不全部是智力问题,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个人素质及其它的因素也影响学习成绩的高低。
三、避免错误的归因评价
归因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用语,是把一件事或者态度行为归为某个原因,比如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的事业辉煌,原因是什么?
经常听家长说,女孩子到了高中,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无法与男孩子抗争,虽然近几年来高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女孩子逐渐上升,但是这种观念依然牢固,这种说法既不是错误的,也不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家长把这解释为孩子学习不理想的原因,就不科学了。
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归为一个笼统的原因,女孩子到中学不如男孩子,这种归因就一棒子打死人,那孩子还指望什么改变呢?因为性别是无法改变的。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谨慎而宽容,多一些智慧和幽默为上策。
如果孩子儿时聪明过人,也要重视勤奋、谨慎、忍耐、谦虚等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如果儿时显得比较笨拙,也不妨用大智若愚,大器晚成等这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就可以避免许多盲目与冲动性的评价,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