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观察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健康汽车”?
5月8日,长安汽车宣布与国药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健康汽车”开展健康研究和合作,合作涉及健康汽车产品开发及服务、医疗及生物制品专用运输车定制化开发、研发及认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
而在两天前的5月6日,长安汽车通过丁达尔实验,对外展示了其新款汽车空气滤芯——PM0.1高效复合抗病毒过滤器对于空气污染物的过滤作用。该过滤器已在2月28日首批通过了中汽中心权威“CN95”的认证。
长安汽车称,这款空气滤芯由抗过敏功能层、高效灰尘过滤层、高效活性炭层三层过滤网组成,能隔离病毒传播依附的飞沫、粉尘、气溶胶、空气中散播的植物花粉、霉菌孢子、尘螨排泄物等,使整车对≥0.3μm的颗粒物过滤效果达到97.7%,有效抑制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也极大提升了车内的呼吸安全。
事实上,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健康类产品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健康、智能的汽车也成为包括广汽、上汽、吉利等多家国内主流汽车厂商在内的发展方向,各家企业都投入不少资源研发“健康汽车”。
同时,“健康汽车”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各大车企宣传车型的新热点,车辆搭载的空调滤清器对细颗粒物以及飞沫的过滤效果也成为各大车企宣传的重点。而在线下汽车4S店中,不少销售人员也将“健康汽车”“空气过滤”等作为销售的新卖点。
“健康汽车”需求旺盛
事实上,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不仅关注汽车的价格、性能等硬件设施,车内空气质量、舒适性等指标也越来越受重视。
近年来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关注度逐渐上升,投诉量高速增长。中汽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仅2019年消费者关于车内异味的投诉就高达8778起。
但从目前各个车企对“健康汽车”打造的路径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吉利、长安、上汽、比亚迪为代表的车载空气净化系统,也就是车企宣称的“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
滤芯是车载空气净化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汽车上常见的空调滤芯可分为普通滤纸芯、活性碳滤芯和HEPA三种滤芯,其中,HEPA滤芯中的H11以上的材料等级,可以达到N95型口罩标准的过滤效果。
以吉利汽车为例,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吉利汽车投入3.7亿元启动“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与生产,除了推出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外,还开发方向盘、把手、换挡球头、按键等车内高接触率部件抗菌材料。
另外一种路径是以广汽为代表的“融合中医药理的健康汽车”。
据了解,1月下旬疫情发生之初广汽启动“防病毒级健康技术”的研发,将融合传统中药丰富的香氛处方,为人们在车内打造健康的呼吸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全民健康。今年3月,广汽车载中药香氛已完成第一阶段配方成分和气味舒适性的优化;第二阶段中药精油浓度和持久性评审工作也已完成。
“国内真正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车企还是太少了,我买车首先看车内空气甲醛的含量。”在消费者王先生看来,仪表盘、饰板、地毯、汽车线束和座椅等部件,大量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
“即使有空气净化系统性,也并不代表就是‘健康汽车’,车用零部件的环保质量直接影响了车内环境。”王先生告诉记者,“有的新车只需要坐进去闻一闻就知道空气好不好了。”
“健康汽车”是否健康?
“新冠疫情之后,公众的健康意识、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期望和要求都会有所改变,尤其是对于出行方式要求会提高。减少搭乘公共交通、以降低病毒接触概率,会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疫情过后,消费者对于车内的环境会有期望,这种消费意识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对于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商机。” 5月10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临床医学病毒学专家Hank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Hank教授同时也认为,车企提出营造车内空气质量的方向是好的,但是目前来说仍处在概念阶段,观念上略有超前,要达到真正的防护效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由于病毒的生物特性,除HIV、HBV和HCV等病毒,真正具有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少之又少,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种新发病毒,目前抗病毒药物依还在探索中,车企宣传的“健康汽车”措施并不能真正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另一方面,汽车座舱也无法达到类似于专业实验室或无菌(毒)室的密闭性,尽管有空气过滤系统,但无法避免开车门、车窗带来的空气流通,单靠空调过滤无法保证将病毒隔绝在车外。
“即便是没有病毒,车内空气过滤系统,也到不了医学专业的标准。” Hank教授表示,仅靠空调滤清器不能完起到戴口罩的防护作用。
“定期给车内消毒,清洗脚垫、地毯、绒布等容易附着花粉、灰尘、细菌和霉菌及其代谢物的地方,也是去除车内过敏物的有效方式。”
Hank教授最后建议:“真正健康汽车的打造还是需要空气净化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环保材料的使用和车内消毒技术的改进,例如等离子发生器和UVC深紫外线光学杀毒系统等。”